有些人受過傷,傷口一直得不到處理,已經潰爛,整個人也發著高燒,葉秋水眼睛眨也不眨地處理完腐肉,撒上止血的藥粉,為其包紮。
工部的官員到了,幾方人互相頷首示意,有人開口道:「目前進京的難民有多少人,先問清身份籍貫,登記在冊。」
聲音冷然,葉秋水抬起頭,果不其然是江泠,他察覺到視線,看過來一眼,怔愣一下,又挪開目光,繼續與其他人交談。
因為各自有事情要忙,所以最初的幾日,二人一直沒有時間交流。
京中不少夫人心善,設了粥棚,還送了許多衣物過來,徐翰林的妻子病好後,和女兒徐微一起準備了三十件冬衣,以及許多吃食補品。
臨時搭建的棚子無法避寒,寺廟後面建了數間矮房讓人住進去,每個人都發了兩套冬衣,徐微看到可憐瘦小的孩子,忍不住抬手抹淚。
東西放下後,江泠過來替大家道謝。
徐夫人頷首微笑,「江大人客氣了,這是我們應該做的,幾件冬衣,實在不足掛齒。」
「外面天寒地凍,此地人員雜亂,你們早些回去為妙。」
「這就回去了。」
徐微看著他,笑容清淺。
隔一日,她又來了,在粥棚里幫忙。
葉秋水見到她的時候,徐微還同她笑了笑,打招呼,「葉娘子怎麼在這裡?」
「我同師傅一起來的。」
葉秋水指了指吳院判。
徐微說:「那真是辛苦了,難民那麼多,很累吧。」
「職責所在。」
葉秋水是太醫院的醫官,治病救人,在所不辭,她還有其他事情要忙,簡單地打完招呼後就離開了。
粥鋪的事情忙完,徐微在廊下等了一會兒,江泠過來後看到她,徐微立刻上前,「江大人。」
他停了下來,「徐姑娘今日怎會在此?」
「我來粥鋪幫忙。」
他點點頭,沒說什麼。
見他要離開,徐微喊住他,「江大人等等!」
江泠回過頭。
徐微唇角帶著淡淡的笑意,走上前,遞給他一物,「這些天江大人起早貪黑忙活,還要寫公文,手都凍壞了,昨日我看到江大人手背上有塊凍瘡,我回去之後就做了個手籠,鴨絨內襯,很暖和的。」
徐微出身書香世家,知書達理,女紅也好,手籠針腳綿密,細緻,做得很是精巧。
遠處,葉秋水站在柱子後,話語聽得一清二楚。
她記得,不久前她也給江泠做了一個,但是在白鹿寺這許多日,從未見他戴過,葉秋水還給他做過一對護膝,也未曾聽他提起。
她繡活不好,做出來的東西確實有些丑,拿不出手。
江泠可能不是很喜歡她送的東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