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又從口袋裡掏出一本紅色的禮帳本。
「所有禮錢名單都在上面記著,你待會兒有空的時候仔細核算核算,看看數目對不對。」
「行。」薛子蘭接過帳本,將禮錢壓在帳本下,關心起另外一個問題:「咱們燒窯的師傅請了嗎?」
「沒呢,這幾天都要補班,沒時間,我打算過兩天閒下來再去請。」張行舟呼呼兩下喝完一碗粥,起身又去鍋子裡添。
他端著飯碗剛坐下,聽得對面的薛子蘭道:「要不,我去請吧。」
「別。」張行舟一口回絕,「你還是在家裡好好歇著。」
薛子蘭不樂意了,「建房子是兩個人的事,你在城裡上班忙不過來,我在家裡閒著沒事,怎麼就不能幫幫忙?」
看她犟脾氣上來,張行舟忍不住笑出聲,「好好好,你想去就去吧。」
「等燒了窯,我去請瓦工師傅,看看這地基要打多深,進深多長,這些我都先溝通好,等你回來再商量下,能省不少事。」薛子蘭一本正經地商量。
張行舟樂了,「你還會建房子不成?」
不是他不信任薛子蘭,哪怕是從來沒建過房子的男子漢,頭一回也是懵懵懂懂不得其法,薛子蘭平日裡只在地里幫忙、幹些針線活,哪裡能懂這些建築上面的事。
「沒吃過豬肉我還沒見過豬跑?」薛子蘭沒過多爭辯,只說:「你要是沒時間,我能做的我就去做。」
「行。」張行舟沒抱太大的期望。
閒在家裡確實無聊,薛子蘭想找些事情消磨時間就隨她去吧。
等以後在城裡站住腳跟,她天天可以逛街遊園,就不用悶在鄉下了。
張行舟嘩嘩兩下將碗裡的粥喝得一乾二淨,他起身要去洗碗,薛子蘭按住他的手,「放著我來洗吧,時間不早了,你去上班,免得遲到。」
天邊的日光逐漸升起,太陽的第一縷強光刺破雲層,如碎金灑落地面。
時間的確不早了。
張行舟猶豫片刻,「好吧,但記得要用熱水。」
「嗯。」薛子蘭笑著應下,起身送他出門。
看著張行舟跨上自行車後倒映在地的影子,她心裡有些擔憂,「去縣城坐車都得一個鐘頭,騎自行車過去得好幾個鐘頭,現在出發會不會晚了?」
「不會。」張行舟胸有成竹,「放心吧,大巴走的是大道,我走的是小道,抄近路過去,兩個鐘頭就能到。」
「那……那你注意安全。」
「好。」張行舟朝她揮揮手,使勁蹬了蹬腳踏板。
自行車緩慢啟動,歪歪扭扭穿過羊腸小道,一路蜿蜒而去。
走到分岔口,張行舟忍不住回頭望了一眼。
遠處小小的單薄的身影依舊站在門前,眸色溫柔地凝視他的背影。
張行舟鼻子一酸,眼眶發紅。
他整顆心像被剖開來陳放到烈日底下曝曬,周身暖洋洋的,愜意無比。渾身充滿幹勁,腳下虎虎生風,一路高歌向前。
直到背影消失在岔路口,薛子蘭才收回視線。
她轉身回屋,收拾桌上的碗筷,隨後將壓在禮帳本下的一疊錢拿出來對著帳本核算。
兩家親戚並不多,至親的兄弟姐妹僅有四個。
這四個之中,只有她大哥薛子勇一家送了50塊錢的禮金。
她二姐薛子梅沒有成家,算不得一戶人家,不用送禮金。張行舟的大哥張遠洋這麼個情況,算不得一戶人家,也沒送禮金。
至於張行舟的二姐張千帆,人沒來,禮金也沒來。
看樣子是打算以後不來往。
其餘的是一些旁親,張行舟叔叔家的孩子,堂哥堂姐有幾戶,她那邊舅舅姑媽有幾戶,加起來總共12戶人家,每家送20元,總共是240元。
剩下的禮金來自一些隔壁鄉鄰。
隔壁鄉鄰算不得親戚,頂多只是五代以上共一個爺爺,出了五代已經不算親戚,平時家裡請客需要人手,免不得請這些鄉鄰過來幫忙。
人來一張嘴,總要吃飯,白吃又拉不下臉面,總會送點禮錢意思意思。
一般也就掏五塊錢。
薛子蘭數了數,鄉鄰一共請了15戶,收禮金75元。
這些算起來,總計是365塊錢。
昨天擺宴的菜錢、菸酒錢也不知道是誰墊出去的,她決定等張行舟回來再仔細問問,若是洪喜霞墊出去,她得找個時間把帳結一結。
禮帳本很快核算完畢,基本沒有錯漏。
她看著日頭還早,換了一身衣服,啟程去隔壁村里問信。
聽說燒窯的師傅在隔壁南坪村里停了幾日,她得抓緊過去,免得師傅燒完窯走人。
南坪村與北坪村隔湖相望,靠雙腿走過去要些時間。
薛子蘭一來一回,已到了下午時分。